韩述钦 | ​寻源头觅活水润枯树发新芽——新时代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

首页    智库动态    观点    韩述钦 | ​寻源头觅活水润枯树发新芽——新时代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

寻源头觅活水润枯树发新芽

——新时代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

河南省新郑监狱 韩述钦

*本文为2023年度全省监狱理论研究课题成果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核心任务是认真执行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手段有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辅之以必要的心理辅导。用监管改造诫之以规,用教育改造晓之以理,用劳动改造授之以技,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动之以情,使罪犯改变错误认知,顺利回归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使罪犯产生五个认同。不仅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更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使他们知荣辱、识美丑、明事理、行良善、遵法度、益社会。

新世纪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监狱都对罪犯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地也都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精选,对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新发展,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本人根据自己近20年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在罪犯中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地分析,现将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和宏观定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和生存方式,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文化是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中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人的价值系统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心理精神文化的三个层面。其中,心理精神文化是文化的内核。中华物质文化是指中国人创造的多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中华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指中国人的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属于物心结合的中间层面。中华心理文化指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意识形态文化心理状态,他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从远古时期到鸦片战争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创造的与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相适应、由历史积淀起来的一切文化成果。智慧玄妙的中国哲学、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色彩缤纷的文学画卷、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疗效卓著的传统医学、享誉世界的诸多发明创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挑选甄别出来?许嘉璐先生认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种文化必须鼓励人向上,让人追求崇高。文化是人化,就得塑造一个更完美的人。向上是一个动态追求,崇高是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有些传统文化就不是优秀的。比如说愚忠愚孝就不值得提倡,等级森严是也不值得提倡,重视每个人的义务忽视个人的权利是不得值得提倡的,只重视道德的规范,忽视了法律的管理是不值得提倡的。占卜算命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谶纬神学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封建迷信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宣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也不是优秀传统文化,人身依附不是优秀传统文化。阴谋诡计,耍弄权术不是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杜绝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文化自卑的倾向。在上个世纪,中国由于国运衰微,被西方列强欺侮。近一百多年来,许多国人得了文化软骨病。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先进的。我们科技不如人、社会不如人,制度不如人。甚至还有人提出中国文字要废除实现中国文字的拉丁字母化。这种倾向造成了无数的“香蕉人”。有着黄皮肤、黑头发,满是西方的思维和观念,到新时纪,这种人在现实中并不鲜见。第二种倾向是盲目自大排外的倾向,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浅薄,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排斥现代科学技术,认为是奇伎淫巧,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制度文化。近些年这种倾向有所抬头。某著名大学教授公开讲西方哲学家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面前连个小学生都算不上,说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维特根斯坦、马克思、拉康、萨特、尼采、叔本华等,都是筲小之徒,不能和孔子、老子相提并论。这种罔顾事实的言论确实雷人,但也真的表现出来他的无知和狂妄。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必要学习外语,还要走闭关锁国的老路,有些地方中英文对照的地铁站牌改成了汉字与汉语拼音相对照,试问汉语拼音是让谁看的?

学习、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理性的认知和宏观的定位。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定位。毛泽东曾经发表过重要的论述。毛泽东同志认为,必须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文化及带有民主性,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绝不能毫无批判地兼收并蓄。首先要继承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的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要充分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其次要扬弃传统文化,毛泽东尊重中国历史和传统,认为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定位,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性的毒素。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增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力的必要条件。再次,要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有很多正确的论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我们必须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的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因素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即使遭到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情胸怀。中华民族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搞合作不搞对抗,绝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二、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的内容设计(中观设计)

关于对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什么的问题是一个考验教育者、管理者智慧的问题。前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成了思想课的一个部分来组织教学。以行为养成为主要目标,所以选择了《弟子规》、《二十四孝》、《孝经》作为主要内容,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教材和教学课件,还把社会上的讲传统文化的老师请进监狱做大型报告会。由于内容相对单一,虽然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前些年,社会上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宣传培训机构设计了一些课程体系。其中以台湾净空法师、蔡礼旭、陈大惠、刘余莉、彭茂森、陈登第为主要成员的宣讲团队,以讲《群书治要》为主要内容,后期净空法师认为讲传统文化只需讲三部书即可即儒家的《弟子规》,佛家的《十善业道经》。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由于其讲座复古倾向明显,对民主、科学、法治等现代观念颇有微词。宣扬的政治体制是早已过时的君主政体。靠明君贤相能臣治理国家,思想过于迂阔,近年来很少再见到他们的身影。

2016年前后,司法部组织人员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由于选材视野不宽,仅仅是选择了一些道德教育故事,没有配套资料的配合,使教材的可读性和可讲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认为对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一定要进行体系化设计。教育内容要有体系性、独创性、针对性、发展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这样的要求,我认为借用孔子的一句话概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是合适的。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据依游是孔子教学求学之方法。道德仁艺是孔子教人所求之实学。道是体,德是相。皆是自在。仁艺是用皆是外在。仁是用之总,喻如总根半内半外,艺是用之别喻如枝干,纯属于外。孔子学说,以仁为本,由仁发艺,以艺护仁。仁艺相得,喻如根干互滋。仁源于德,德源于道,道德非中人以下可解,然行仁艺,道德即在其中。由此由体达用,用不离体,中国文化的精神即在是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博丰厚,典籍浩如烟海,选择内容以孔子的这句话做纲领,但选择的范围绝不能只局限于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志于道的内容,可以选择儒、释、道、法、纵横、阴阳、墨、兵、名、农、杂各家的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内容。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内容均可选择。《周易》、《诗经》、《尚书》内容亦可选取。道家《老子》、《庄子》、《列子》的精华内容也可以选。可以选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观其妙,常无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的人定胜天的论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可以作为志于道所选的内容。

据于德,是指《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条目功夫。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都是据于德的内容。孟子求放心。曾子要求的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二程学说中的克己功夫。甚至《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之法都可作据于德部分所选用的材料。改过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有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改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功夫不同,效验亦异。这部分材料。取材可以极广。可以从经史子集中寻找,可以从古今德育故事中搜求,亦可以从各种笔记小说中探寻。

依于仁,在儒家,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明德而亲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事业。各家学说中论及建功立业,做事爱人的论述都可以作为依于仁的内容。特别是墨子的学说和理论尤为契合于依于仁。

游于艺,对儒家来讲,是指礼、乐、射、御、书、数。亦指百工技能。一事不知,儒者所耻。游于艺,是要求人都要有立身行事的才能与技艺。游于艺可以是孔子所讲的言语、政事、文学,当然更可以是多种具体的技术。如卜、医、星、相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在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中,通过培训训练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比如说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掌握某种特殊技能。上海某监狱培养玉雕工艺师,台湾的某些监狱培训罪犯瓷器雕刻。四川某监狱培养罪犯制作京剧脸谱,还有一些监狱培训罪犯制作宣纸。比如四大名绣都可以作为培训项目。使他们掌握过硬的技术,出狱后可以谋得较好的就业或者创业岗位。当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书法、绘画、古典音乐、戏剧、传统剪纸、编织、中式烹饪的兴趣。为社会贡献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体系是开放的,可以不断补充和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内容可供选择。也会使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有质的提升。

三、用八方才聚各界力 全员共参与全过程育人——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现方法。(微观落实)

面向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有理论认知、内容设计,更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落小、落细具体举措。要打通从理论到现实的最后一公里。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对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如此。要有合乎要求的师资,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师资可以通过四个途径解决。第一个途径,选才。在全国监狱系统张开一张大网,将对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监狱人民警察网罗起来形成系统内师资库。第二个途径是育才。将监狱人民警察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员集中起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某一主体、某一专题的对罪犯的培训任务。第三个途径是引才。在社会上主要是高等院校。引进部分教学科研工作者。请他们做老师、做顾问,由他们录制相关的课程,培养我们的警官,当然也可以请他们直接为罪犯们上课。第四个途径是借才。将社会上的较好的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引进监狱,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培训,这样借来的人才只求其用,不求其有。通过以上四个途径,基本能解决师资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分层次进行。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可以注重引进人才的考察和遴选以及组织选才,省级监狱管理局可以负责讲师的选拔与培训,监狱负责对讲师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借才”的考察、考核与使用。

积聚各方力量,对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监狱可以广泛的联系社会上的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展览馆、旅游景区、各种遗址公园的工作人员对罪犯宣讲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本土化的故事传说,考古发现的历史历史价值。可以请当地政协、人大机关的领导、专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到监狱做优秀传统文化的报告。这些资源都是对监狱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有益补充。

全员共参与,既是对监狱人民警察说的,也是对监狱罪犯讲的。所谓警察的全员共参与是指全体监狱人民警察都要参与到对罪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的进行授课,有的进行辅导。有的进行后勤保障和管理支持,上下联动,全方位协作,共同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所谓罪犯的全员参与,是指全体的在押罪犯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程度高的可以参加一些专题研讨、专题培训,文化程度偏低的,可以参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学习。全体警察和罪犯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收获在其中,教学相长,双方都会有进步。

全过程育才是指从罪犯入狱的那一刻起到罪犯释放的那一刻止全过程都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在入监教育过程中安排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有《弟子规》的背诵,《孝经》的讲解,有唐诗、宋词的熏陶。进入正常改造阶段,每个罪犯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个人爱好,被编入到不同的专题班级,学习传统文化和专项技能。针对每个人都根据其刑期长短,制定传统文化的培养方案,使其在改造的过程中生活有奔头、有盼头、有所学、有所得。在出监教育时期,让其参加监狱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研讨,将服刑期间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提高,使其带着感恩的心回归社会。

对罪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需要有精密细致的内容搭建,更需要有心与心的交流和面对面的沟通。既需要时间的保障,有需要软件、硬件条件的支撑。职责所系我们将全力以赴,命运前途所托,我们必将尽心竭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人、培育人、成就人、发展人的作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我们的社会充满幸福和祥和。

 

作者简介:

 

韩述钦,河南省新郑监狱刑罚执行科副科长,一级警长,一级警督。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国监狱协会理论研究骨干。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改造、监狱建筑设计、心理咨询等。先后在《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在《黄丝带》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多次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建设与投资专业委员会论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