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

首页    智库专家委员会    潘建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1970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长,潘建伟教授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他带领的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9年,他带领小组又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芜湖“量子政务网”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光电调制芯片,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制,整个网络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今年42岁的潘建伟教授是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选产生的最年轻院士,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潘建伟,1970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长,潘建伟教授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他带领的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9年,他带领小组又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芜湖“量子政务网”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光电调制芯片,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制,整个网络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今年42岁的潘建伟教授是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选产生的最年轻院士,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