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

首页    智库专家委员会    杜江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

 

       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量子调控和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是国际上自旋量子相干保持、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实验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之一,在包括Nature (2篇)、Science (1篇)、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 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2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他引1900余次(Web of Knowledge 24/11/2014)。成果入选200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度,第一完成人)、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2010-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度,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

       1.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首次实现量子博弈全过程,从实验角度验证了量子计算可以解决经典计算所无法解决的难题,研究成果受到《自然》、美欧物理学会新闻等广泛报道(Phys. Rev. Lett. 88, 137902 (2002))。先后实验实现了整数21和143的量子计算质因数分解,连续保持着使用量子算法完成最大整数质因数分解的世界纪录(Phys. Rev. Lett. 101, 220405 (2008); Phys. Rev. Lett. 108, 130501 (2012))。完成了氢分子、化学反应动力学、海森堡系统基态能级等量子化学重要问题的量子模拟实验,是当时国际上仅有的四个化学量子模拟实验工作中的三个(Phys. Rev. Lett. 104, 030502 (2010); Phys. Rev. Lett. 107, 020501 (2011); Scientific Reports 1, 88 (2011))。09年前在量子计算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量子相干与量子计量。首次使用最优动力学解耦技术实验实现了真实噪声环境下固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三个数量级的提升,为量子精密测量等应用奠定了基础(Nature 461, 1265 (2009))。成果入选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获黄昆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上述实验技术,成功实现了约100个极化质子核磁信号的精密探测(Science 339, 561 (2013),国际合作),成果被《科学》杂志同期专文报道评价为“通向分子尺度磁共振成像的关键性进展”。2014年独立探测到单核自旋对信号(Nature Physics 10, 21 (2014)),并实现金刚石体外单核自旋灵敏度的核磁共振(Nature Communications, in press (2014),国际合作)。       3.为解决国内科学仪器薄弱制约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瓶颈问题,自主研制了系列科学实验设备。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打破了国际商用谱仪对我国的禁运限制,为发展国内谱仪产业打下基础。在该设备上成功观测到单分子磁体基态信号,指出了法德美研究团队《自然》论文中的错误观测,得到国际同行认可(Phys. Rev. Lett. 108, 230501 (2012))。在自主研制的实验设备上完成了1篇《自然.物理》、1篇《自然.通讯》和6篇PRL的高质量科研成果。